同城杂谈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
  2. 正文

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新,湖南新增4家

5月18日,2024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開幕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行。開幕式上,公布了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湖南省有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株洲博物館(株洲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醴陵市博物館(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館)等4家博物館入選。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建館史可追溯至1927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省級地質博物館之一、湖南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該館依託場館內容設計了《走近恐龍世界》《海洋里的活化石—鸚鵡螺》等30多個主題課程,每年平均推出超過300場科普活動,深度服務青少年近3萬人次。實施了「湖南大熊貓化石研究」「湖南省重要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對策研究——以湘西地區為例」等20餘項古生物、陳列展覽、博物館管理及科普教育等相關研究項目,編寫並出版了「湖南古生物研究進展」系列專著等科研成果科普化書籍。與長沙市雅境中學等11所中小學校合作,開展自然科學教育。開發了礦晶、珠寶首飾、仿真動物、化石標本、毛絨玩具、圖書等文化創意產品共738種,其中芙蓉龍化石和礦物晶體的衍生品受到觀眾喜愛。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位於瀏陽市文家市鎮,主要包括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歷史陳列館、積穀倉、秋收廣場、「光輝起點」紅旗雕塑、「星火燎原」主題雕塑等紅色景觀景點。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
該館立足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學術研究,與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共建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實行分眾多元的社會教育,創新開設瀏陽音樂黨史課《最是瀟湘一抹紅》、情景教學《小石頭砸爛大水缸》等,舉辦黨課、微黨課、現場情景課、田間課、國防體驗課「五課」講授活動122次。開展「傳統文化潤校園,紅色精神澤故里」等主題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為文家市鎮 14 所中小學校6000餘名同學們送上精神食糧。推出「學黨史愛黨行」七項學習套餐,累計服務全國各地黨員群眾20萬餘人次。推出的《文家市的決策》《毛澤東與秋收起義》《實事求是——秋收起義的精髓》等11堂黨課,吸引上百萬黨員聽課。
株洲博物館(株洲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是展示株洲地區自然、歷史、民俗和美術的綜合性博物館。
株洲博物館(株洲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
該館的藏品極具地域特色,包括恐龍化石群、史前栽培水稻、商周青銅器、釉下五彩瓷器、書院文物、紅色文物、工業文物等多種類型。基本陳列「神農福地——株洲自然地理與歷史文化陳列」曾獲評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其打造的「株洲文博講堂」系列文化惠民品牌開設講座、論壇216場,「博悅」學習平台吸引4萬餘名少年兒童參與,開開發設計了200餘種「株洲禮物」文創產品。
醴陵市博物館(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館)圍繞醴陵陶瓷藝術的發展和毛澤東同志在醴陵考察湖南農民運動兩個主題,開展文物收藏展示、考古研究、文創開發、社會教育、文化交流工作。
醴陵市博物館(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館)。
通過「把課堂搬進博物館」主題活動、館校合作「瓷文化周」研學活動等送展覽和活動進校園、社區、鄉村和企業。通過與醴陵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陶子湖學校聯合開展青少年志願講解活動,與醴陵窯管理所合作開展陶瓷標本觀摩活動,邀請釉下五彩非遺傳承人申彬開展汾水體驗活動等,增強觀眾體驗感。把凸顯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書畫藝術、紅色文化展覽送進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擴大醴陵文化影響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