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杂谈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
  2. 正文

帶你了解:元宵的起源及歷史發展變化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花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至於它的起源,就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了,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就可以說是元宵的前身。後來,漢武帝為了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便與民同樂。在古代,夜晚又稱宵,正月又稱元月。於是漢武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晚就叫元宵。
後來,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一直流傳至今。
後來到了唐朝,佛教大興,大家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遍民間,元宵張燈成為法定之事,元宵節逐漸成為習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猜你喜歡